发布时间:2022-02-14 11:14:31作者:武汉广播电视台阅读次数:
1月27日,记者从武水集团获得用水服务中心获悉,湖北省中南大酒店水表装表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只等用户通知,即可装表通水。这是该中心落实《武汉市水电气接入外线工程“一事联办、并联审批”实施细则》实施以来,2022年通过网络办理的第一笔供水接入工程。
高效落实“获得用水”与行政审批的“一事联办、并联审批”,让企业用户享受到“获得用水”的便捷和实惠,武水集团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获得用水”营商环境工作等紧密结合,对标对表国内先进水平,围绕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切实贴近企业和群众,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大力推进“网上办”“上门办”“零跑腿”“不见面服务”等服务举措,提升用户获得感、幸福感,为英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不竭“水动力”,助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
以“问题”“短板”为导向,压实主体责任
“抓营商环境就是讲政治、就是谋发展、就是惠民生”。武水集团以优化营商环境“国考”“省考”评价事项内容为导向,抓紧抓实“获得用水”营商环境目标,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不断深化供水服务改革。
备战“国考”“省考”,补齐联动协同“短板”。针对2020年、2021年参加国考、省考指标评价,结合实际对用水报装、特色服务、外线审批等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总结,对标对表国内先进水平,补齐短板弱项,制订《武汉市水务集团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获得用水”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建立集团统筹指导,集团、子公司、供水服务窗口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及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切实做到“上下联动,横向协同”。
以高效畅通为目标,推进流程再造
1月25日上午,武汉市佰昌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的候先生送来锦旗,感谢近一年来武水集团二七营业厅工作人员热情、细致、高效的“一窗通办”服务。武水集团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打破数据壁垒“跨界合作”,进一步简化流程,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夯实“四办”服务改革。
服务再造实现“拓面”“五减”。持续对标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扩大“一网通办”范围,梳理调整现有供水服务特色事项,新增“漏水、设施报修”“违章用水举报”等服务事项7项,2021年“湖北政务服务网”供水服务事项总数已达37项,事项数量和覆盖面超过北京、上海,居全省之首。实现业务系统与电子证照库关联、信息共享,企业、群众线上线上办事,身份证、不动产权证等证照免提交。强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截至目前,武水集团通过湖北政务网收件398笔,均已办结。
政企联网“一网通办”。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对接,实现“不动产登记+水表过户(变更)”一事联办。申请人在不动产登记时,武水集团同步办理水表过户,截至目前共收件367笔,均已办结。
“双线”融合“一窗通办”。武水集团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窗口布局,在各供水营业厅设立了综合服务窗口,推动高频事项、联办事项、跨域事项综窗办结,实现“一窗通办”。加强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构建功能互补、标准统一、服务同源、信息共享的服务体系,完善自助服务功能专区,全面提升实体营业大厅数字化服务功能,提升实体营业厅办件效率及智慧化服务水平。深化水电气服务“一事联办”“一窗通办”,联合武汉天然气公司深入推动水气服务“一窗受理、一窗办结”,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
“一件事”服务再提速。站在市场主体视角,深挖内潜“一件事”办事需求,持续提升“获得用水”服务质量。2020年实现营业网点供水服务事项“一事联办”集约服务,2021年强化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实现“供水接入通水”“开通水费银行托收业务”等18项业务线上“一事联办”。整合武水集团微信、支付宝、“武水在线”网站营业厅“e+”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一件事”办事个性化、场景化应用功能,推出“一件事”服务专区,实现“一表申请、一链办理、一次办好”。截至目前共受理“一事联办”业务5998件次。
以用户感受为第一感受,坚持惠企利民
1月4日下午,武水集团武昌维修工程处副主任夏大章和同事来到武昌区政府,与行政审批局、武昌区规划局及相关部门现场交流“一事联办并联审批”网上操作,并使用线上申报湖北省中南大酒店的装表工程。很快,该工程就通过了网上审批,工作人员预约项目部施工员第二天一同前往装表工程现场查勘,用户为武水集团的服务前置点赞。以用户感受为第一感受,以用户满意为第一标准,武水集团切实为用户当好“店小二”和“水管家”,为企业客户提供了“多快好省”的用水获得感。
推出供水接入服务4.0版。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武发〔2020〕7号)、《关于贯彻落实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发改价格〔2021〕290号)等文件精神,获得用水服务中心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持续优化“获得用水”营商环境,推出供水接入服务举措4.0版。
全面推行“承诺可开工”,依据企业承诺,提前介入、服务前置,主动为用户办理供水接入提供便利;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长,将办理时长由2个工作日减为1个工作日,推出供水接入服务改革4.0版,即办理环节为接入通水1个环节、办理时长为1个工作日,申请资料为0项;对申请接入供水管线直径100mm(含)以下的新建非居民项目,供水管线设计、施工、材料、行政审批等费用由供水企业承担并包办行政审批手续。
对2021年3月1日后取得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报装用水,免收从市政供水管道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供水外线接入工程费用,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手续“我来办”服务,使获得用水“优服务”“减时长”“零费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零跑腿协议”夯实“获得用水”服务承诺。积极推行一站式“水管家”服务,配套推出容缺受理、服务前置、非居民供水接入免费等举措,上半年先后与武汉迈瑞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特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获得用水‘零跑腿’协议》,全程跟踪服务,变企业“动动腿”为“动动嘴”,进一步增强“获得用水”满意度和体验感。截至目前,完成前置接水工程743项。
推动惠企政策入企暖企业。根据《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函〔2020〕129号文件精神,全部清理并取消在用水报装工程验收接入环节向用户收取的接水费、增容费、报装费等类似名目开户费用,以及开关闸费、竣工核验费、竣工导线测量费、管线探测费、勾头费、水钻工程费、碰头费、出图费等类似名目的等工程费用。
对照鄂发改价管〔2021〕88号文件,印发了《武汉市水务集团关于落实<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的通知》(武水通〔2021〕71号),对2021年3月1日后取得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报装用水,免收从市政供水管道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供水外线接入工程费用。
持续落实《非居民供水接入供水项目的管理规定》的管理力度,对申请接入供水管线直径100mm(含)以下的新建非居民项目,供水管线设计、行政审批、施工、材料等费用由供水企业承担。截止目前共减免金额201万元。
对照武汉市“三大战新”产业优惠政策,对落户武汉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大国重器等战略新兴产业,每吨水再降价0.3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800余万元。
以智慧水务为驱动,赋能“e+”服务
打通工作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武水集团以物联网、AI为技术核心,大推进信息技术和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综合运用云计算、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促进“获得用水”服务管理提有升级,编织智慧水务混合云和一张网,进一步强化了“e+”服务能效。自主研发的“水务区块链服务平台”入选首批“武汉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升级全生命周期智慧服务。按照《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2022年智慧水务专项规划》,水务集团智慧客户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整合供水服务热线、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服务渠道,打通工单管理系统、管网巡维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供水服务全过程可视、可控、可追溯,“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服务进一步完善。
开通全时段“互联网+不见面”服务。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武汉旗舰店”、“武水在线”网站、微信(支付宝)掌上营业厅等渠道办理供水业务,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的服务。
终端升级24小时“就近办”。推进对标优化成果转化落地,在全市568台自助政务服务终端机上优化升级供水业务,2021年再新增“电子发票查询打印”“缴费记录查询打印”“居民用户间水表使用权过户”等供水业务7项,24小时“就近办”高频民生服务事项达到10项,实现办事不出街道社区,随时随地都能办,供水服务便利度再提升。
以助力发展为支点,深耕供水“一张网”
为进一步落实武汉市供水“一张网”发展战略,助力“五个中心”建设,武水集团科学统筹,提前谋划,高质量推进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建设,实现武汉中心城区与新城区供水管网互连互通、客户服务同平台、同标准。
2021年7月5日,武汉市长江现代水务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武水集团;9月1日,盘龙城“空港新城供水服务所”正式营业,黄陂区航空企业总部区、武汉空港国际商务新城部分区域正式并入武水集团供水服务范围。蔡甸新建水厂一期工程通水,高新二路加压站试运行,实施供水管网新建、改造56公里,圆满完成市政府二次供水设施“三年改造计划”。
目前,武水集团拥有自来水厂12座,供水管网1.5万余公里,大型供水转压站23座,供水能力490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市总能力的77%,服务人口约852万人。出厂水质0.3NTU,优于国家标准(≤1NTU),供水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保持100%。在武水集团供水服务范围内,中心城区与新城区“获得用水”流程、环节和时限同步优化,业务办理线上渠道同一平台,服务举措同一标准,从水压、水质、水量和服务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以匠心培育为抓手,苦练服务“内功”
武水集团大力开展“提升获得用水服务质量,助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劳动竞赛。以近年来荣获省市命名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市工匠、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称号的代表等先模人物为标杆,聚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广泛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致敬武水匠心”主题教育活动,为优化“获得用水”营商环境苦练服务“内功”。
劳动竞赛考核小组从“前置服务能力”“接入通水环节”“综合服务能力”等3个方面,对“用户咨询”“联合查勘”“施工方案设计”“代办行政审批”“施工进度控制”“获得用水服务科学管理”“社会效应和投诉机制”等14个项目、共计52条内容,分别对集团下属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绩效考评。
围绕优化“获得用水”营商环境开展的劳动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供水接入由“代办”到“我来办”,全面实现用水无忧“零跑腿”;新增“获得用水”个性化、场景化应用功能,让”一件事”高效办成;“业务不办完,我们不下班”,供水服务窗口延时服务,温暖了用户的心;“店小二”上门辅导惠企政策,让惠企业政策落到实处。